探讨文明举动与城市形象 成都东部新区举行“文明茶馆大家谈”第三期活动 环球速看
封面新闻记者秦怡 赵奕 柴枫桔 雷远东摄影报道
出行礼让、文明就餐、遵守秩序......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每一个微小的举动,都用文明去规范,公共环境就能持续地积极向上。在成都这座公园城市,一个个崇德尚礼的成都市民共同努力,一起绘就成都最鲜明的文明底色。
(资料图)
4月21日,成都东部新区“文明茶馆大家谈”第三期如约而至,本期活动以“文明小举动,城市大形象”为主题,倾听广大市民对文明的理解,分享身边的文明故事,以文明市民的责任和担当投身文明城市建设,守护这座城市最靓丽的底色。
本次活动以茶话会的形式开展,成都东部新区各相关局(部)代表、镇(街道)代表、社区代表、市民代表、文明劝导员等围坐一堂,结合切身体会,各抒己见。活动还邀请了四川省社科院智库工作处处长、副研究员翟琨出席,与参会代表共同探讨一个小举动如何影响城市文明的大形象。
四川省社科院智库工作处处长、副研究员翟琨(左)
聚焦城市更新
成都东部新区打造更文明靓丽的城市名片
市民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彼此成就、共同发展。文明的市民营造文明的城市,文明的城市也会回馈市民更加幸福的生活。
近年来,成都东部新区把绿色作为彰显公园城市魅力的厚重底色,依托“一山一水三廊多湖”的生态格局,加快推进生态公园簇群建设,创新构建生活场景、消费场景,不断吸引人流、物流、商业流加快聚集,为幸福美好生活营建美丽宜居环境。
城市的幸福感,市民有着最直接的体验和观感。“我们高明镇现在真的是焕然一新了,我们一家晚上最喜欢去街心微公园散步。”来自成都东部新区高明镇的市民袁凯伦分享了他在这座城市的居住体验。一座幸福的城市还要怎样更幸福?高明镇白金社区党委书记刘建波表示,近年来,高明镇以“共治共享”的理念,针对场镇和社区小角落进行微更新,打造了微景公园、文化长廊等,提升市民的幸福感。针对特殊群体,社区通过“敲门行动”送医上门、开展志愿活动等。未来,社区还将探索党建联盟等“互惠式”服务,实现辖区单位与居民的互利双赢。
东部新区打造幸福美好生活营建美丽宜居环境
城市微更新,是对公共空间进行细小精美的改造,对社区治理和服务进行细致周密的提升,对市民生活方式的进行细微默化的重塑,不仅能提升市民的幸福感,也更有利于文明城市的建设。对此,四川省社科院智库工作处处长、副研究员翟琨建议,可以通过“老”与“新”的更替,让城市有机更新,把老记忆植入新场景,从而推动城市存量空间的活化与利用,唤醒城市文化记忆。催生老字号开拓新业态,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实现老字号持续健康发展。他举例,每个城市、街道和社区都有很多认可度高且历史久远的店铺,可以加强服务引导,催生发展新机遇。此外,还可以让“老”市民焕发新活力,通过对城市布局进行细微变动等方式,给市民的生活带来新鲜感和趣味体验,“新鲜感不是喜新厌旧,而是利旧更新。”翟琨表示。
加强文明宣传与惩戒
打造更加文明的出游环境和公共环境
三岔湖、丹景台......近年来,随着成都东部新区迅速发展,不少“网红”景点备受瞩目,成都东部新区作为成都近郊游的示范区域,游客也越来越多。
伴随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一些不文明的游客行为随之而来。如何避免不文明出行行为的发生?对此,成都东部新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不文明行为,文旅局通过设置必要的、醒目的标牌,配置了文明旅游宣传海报及文明旅游宣传提示语,对游客进行温馨提示。其次,完善了游客服务中心的相关内容,在主要景区景点的游客中心内,不仅为游客提供景区介绍、物品寄存、游玩引导等服务,而且还张贴有大量文明旅游相关海报,倡导文明旅游行为。三是景区内新增设分类垃圾桶,色彩鲜明,一目了然,有助于提高游客进行垃圾分类的自觉性。
与会者各抒己见
“目前,成都东部新区的景区景点旅游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效益显著增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文明旅游的良好氛围更为浓厚了。”该负责人透露,未来,将不断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高市民文明旅游意识,充分调动景区工作人员、景区商家、志愿者、游客等多方力量参与,共同构建文明旅游秩序和风尚,厚植文明旅游时代新风,使游客每一次出行都能“入眼是风景,入心是文明”。
除了文明出游,不文明的公共环境也让市民备受困扰。来自养马街道的文明劝导员唐丹提到,在工作中遇见了许多在公共环境吸烟的行为。“这样的行为是缺乏同情心、责任心、危机意识的表现,也缺乏对其他人健康言行的谨慎和敬畏之心。”
对此,来自养马街道的社区工作者曾晓玲表示,今年以来,社区针对禁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宣传吸烟危害,设置禁烟区等引导,并辅以必要的惩戒措施。“比如我们社区,如果违反了公共场所吸烟的规定,会有批评教育、罚款、打扫卫生等惩罚。”她表示,通过系列措施,目前禁烟活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公共场合、人群密集地的吸烟人数有所减少。
事实上,在公共场合吸烟,不仅是不文明的行为,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成都东部新区森林密布,森林防灭火也成为城市安全治理的一大难题。成都东部新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新一轮防火期以来,应急局着力构建责任、预防、处置、宣传教育等四大体系扎实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切实将火种火源拦在山下、挡在林外,确保守住山、看住人、管住火,坚决守住“两个不发生”安全底线,坚决确保森林火灾“零发生”。
城市与市民彼此成就
与会者就如何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建言献策
事实上,无论是文明城市的建设,还是文明环境的涵养,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文明城市的根本,是文明市民的涵养,是人的素质提升。活动现场,与会者针对如何提升城市居民的文明素养展开了讨论。
与会者各抒己见
“我觉得提升文明素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一个过程。”市民郭梦滢分享了她生活中的一个小趣事,在外出就餐的过程中,坚持使用公勺公筷。“坚持了一个月,有几个朋友也开始跟我一样使用公筷了。”她说,在这样的变化中,她看到了自己行为的意义。
在成都市实验小学东部新区校区教师胡丹看来,良好的习惯也可以转化为内在的性格和情操,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为此,她建议,可以在学校期间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比如在课堂礼仪中倡导师生互相鞠躬致礼、互相问好、互相尊重等。让师生在课堂礼仪的潜移默化中,不断地体验、感悟、接受,强化尊师重道、敬业爱生的思想观念,渐渐形成习惯,内化为素质,外显为气质言行,最终受益的是老师、学校和社会。
培养市民的文明素养,可以通过制定制度来实现。草池国防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委员万双玲表示,可以制定一个志愿者轮岗制度,让社区内有能力当志愿者的居民轮换着来当志愿者,让他们深切理解文明素质的重要性,实现以身作则。同时,通过公益性的社区活动,强化社区凝聚力、增强邻里亲和力的重要媒介,还可以通过并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
“每个市民都是城市最靓丽的名片。”翟琨谈到,城市的形象除了受文化底蕴、实体建筑等元素外,更深层次的是每一个市民所展示的形象,会影响别人对城市的评价,所以每位市民都应该肩负这份责任感。
如何培养文明素养?翟琨表示,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这个社会自然就好了。包容要用对地方,让每一个不文明现象都上热搜。”在他看来,对于一些不文明现象应当通过曝光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市民引以为戒,培育文明素养。
“现在插队的人明显比十多年前少太多了,这说明经过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对这种不文明行为达成了共识。”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代代传承的过程,为此也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
现场为公益大使颁发荣誉证书
自成都东部新区挂牌成立以来,新区广泛发动群众推荐和评选道德模范、四川好人、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优秀模范,希望通过榜样力量引导人们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活动现场,还公布了钟勇、付强两位成都东部新区文明公益大使,并现场颁发荣誉证书。
文明是城市之光,是城市之魂,城市因文明而产生,也因文明而充满魅力。市民是文明城市的创建者,更是受益者,我们在此呼吁:让我们一起做城市的主人,做文明的使者,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当文明市民。
活动现场